信息产业是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提供网络和信息服务、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十年来,国际形势风起云涌,百年未有之变局加速演变。但是,中国的信息通信业站稳了脚跟,努力工作,取得了辉煌的建设成就。目前,我国信息通信业早已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手机人人得已成为常态,网络扶贫和科技抗疫的成就更是令世人惊叹。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我们已经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梳理过去十年的发展成就,借鉴信息通信建设的经验,必将有助于我们从容把握行业脉搏,自信应对不确定的未来,推动信息通信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中国信息通信业十年成就
成绩:总规模快速增长,平均增速超过20%
十年来,我国信息通信业充分把握全球化发展机遇,快速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以电信为代表的现代信息通信业务迅速崛起。2012-2021年期间,中国电信业务总量平均增速达到20%以上,远超同期GDP平均增速。尤其是2017年和2018年,电信业务总量增速分别达到76.7%和137.5%。到2021年,我国电信业务总量达到1.7万亿元,信息通信产业实力较十年前显著增强。
成果二:“光进铜退”推动技术创新,全面建成全球最大光纤网络。
近十年来,我国全面实现了“光进铜出”,光缆总长度翻了几番。2021年,全国光缆里程已达5488万公里,比2012年的1481万公里增长了约2.7倍。从2014年开始,中国长期占据世界光缆市场需求的一半左右,现在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光纤宽带网络。
2012年是“光进铜退”实施的前期,光纤接入尚未打破ADSL/VDSL等固网接入方式在家庭网络接入领域的主导地位。2013年,中兴通讯首次推出商用10G GPON光纤解决方案,引领行业迭代演进。2014年,华为宣布100G GPON技术实验成功。到2021年,光纤接入成为中国家庭和企业接入互联网的首选。在需求的驱动下,中国光通信领域的技术也保持着快速迭代,部分光通信技术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成就:从3G突破到5G领先,全球最大的移动网络全面建成。
十年来,中国移动成功实现了从3G突破、4G同步到5G的技术逆袭。2012年,中国3G通信技术相对成熟,改变了1G空白、2G跟进的时代,中国几乎没有移动通信专利的窘境。TD-SCDMA作为我国自主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之一,不仅是我国通信技术标准突破的里程碑,其实践探索也为未来通信标准建设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2013年,中国迎来4G商用。得益于3G突破期的积累,中国移动通信专利数量快速增长,最终占到专利总数的15%以上,成功实现与世界同步。到2021年,中国5G商用两年,5G专利申请全面爆发。移动通信专利数量已占全球的30%以上。中国成为全球领先的5G专利生产国和标准制定国,实现了通信技术的主导地位,开启了2G技术的退出进程。
随着技术的突破,我国基站建设水平也在快速提升。2012年底,国内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处于3G时代末期,各类基站207万个,其中3G基站81.7万个;然后中国进入4G时代。截至2019年底,全国基站总数达到841万个,较2012年增长3.1倍,其中4G基站总数达到544万个;截至2021年底,我国进入5G时代已经两年多,全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到996万个,比2019年增长18.4%,其中4G基站590万个,5G基站142.5万个。从国际比较来看,5G时代中国基站建设领先全球。全球60%以上的5G基站建设在中国,中国正式成为全球5G网络建设大国。
成果四:宽带网络城乡通用,“提速降费”实现双重优化。
十年来,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网络接入的能力和速度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从宽带网络覆盖来看,2012年底,全国仍有约12%的行政村没有宽带;到“十三五”前期,仍有约5万个行政村没有宽带接入,15万个行政村宽带接入能力低于4 MB/s,随着“村村通宽带”计划的全面实施,到2021年11月底,我国现有行政村全面实现宽带网络覆盖,99%以上的行政村实现光纤和4G双重覆盖,为实现数字全民覆盖创造了基础条件。从网速变化来看,2012年中国平均接入速度仅为2Mb/s左右,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处于中下水平。2021年,我国移动网络平均速度已经达到80Mb/s,固定网络平均速度超过150Mb/s,农村光纤平均下载速率也超过100 MB/s,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网络覆盖和网速的双提升,成就显著。
更难能可贵的是,近十年来,我国信息通信资费水平大幅下降,单位流量价格降幅超过95%,推动了我国数字经济时代更快到来。
成绩:数据业务全面普及,信息通信业带动快递物流等相关产业共同发展。
十年来,我国信息通信业发展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数据业务的全面普及和兴起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2012年,手机刚刚取代电脑成为上网的主要终端,整体电信业务仍以通话为主。主流人群对手机网络功能的使用主要集中在即时通讯、网页浏览、网上购物等基本需求上。当时中国移动语音业务收入3680.3亿元,占业务总收入的65.7%。同期数据业务收入仅为1663.5亿元,不到语音业务的一半,仅占总收入的29.7%。到2021年,中国移动语音业务逐渐转型,年业务收入仅762亿元,占总收入的9.0%,而数据业务细分为短信业务、无线上网业务、有线宽带业务收入、应用和信息服务收入等。,占总收入的79.6%。此时,我国手机网民占网民总数的99%以上,信息通信业对人们生活的覆盖和应用已经渗透到方方面面。
随着数据的应用越来越多,人们的需求被进一步挖掘,信息通信成为实体经济与消费者之间的新纽带,带动了快递物流等相关行业的共同发展。如今,快递、外卖已经深入到销售环节,推动快递员、外卖小哥成为新的职业。背后是中国快递件数十年间从57亿件增长到1083亿件,增长约18倍的变化。通过数据要素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推动模式和业态的创新,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成为中国信息通信业发展的重要亮点,甚至成为中国对外宣传的重要名片。
成绩:深耕产业链终端制造,国产手机品牌竞相崛起。
十年来,植根于中国信息通信产业的沃土,抓住终端从个人电脑向智能手机的转型,一批民族企业深度参与制造产业链终端设备,一批国产手机品牌竞相崛起。在2012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有79家中国企业,主要分布在银行、石化等传统行业。只有三大运营商、华为、大唐等主要设备集成商和联想等厂商上榜。当时国内手机年产量11.8亿台,但国产手机仍以低价策略为主,在高端创新终端产品上无法与国际巨头抗衡。
然而,到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有143家中国公司。除了运营商、主要设备商和电脑厂商,小米等智能手机终端企业在上榜企业中强势崛起,成为中国企业品牌建设的重要亮点。此外,国产手机厂商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工艺设计水平不断提升,在高端市场和国际市场都占据了一席之地。2021年,中国移动终端年产量也增至16.6亿台,巩固了全球最大信息通信终端生产国的地位。
二。中国信息通信业十年发展经验
十年来,信息通信业取得的成绩令人振奋,但更重要的是总结成绩背后的经验,推动下一阶段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
经验:顶层设计,国家政策长期全方位支持
2012年以来,国家出台了大量相关政策文件,有力支持了信息通信业的全面发展。从政策发布来看,信息通信业相关政策有以下三个明显特点:
第一,政策有很好的针对性和连续性。从2012年到2021年的十年间,虽然国家相关部门发布信息通信政策的侧重点有所变化,但相关政策年年出台,热点政策多,政策连续,实现了信息通信行业十年发展周期的高质量全覆盖。
二是政策文件多。信息产业的相关政策和行政法规很多,尤其是在产业转型的关键年份,相关政策的数量更是可圈可点。比如,作为“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2021年,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20多项信息通信相关的政策法规,这是其他行业很少能比得上的。
第三,有各种类型的政策文件。其中有规划文件,涉及产业支撑、安全生产、国际合作等多个具体方面,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十五信息通信业发展规划》等。,在顶层设计上下功夫;还有行动计划、指导意见等。作为补充,如《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等。,正在努力推动顶层规划的实施。完善的政策体系为信息通信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导向和保障。
经验:在创新驱动下,企业在RD的投资不断增加。
信息产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迭代快,市场变化快。从国际经验来看,信息通信行业的企业往往需要付出高昂的RD投资成本,才能快速迭代相关技术,进而抢占技术先机和制高点。以著名光刻机制造商荷兰ASML公司为例。研发EUV光刻机用了大约20年时间,研发总支出超过60亿欧元,RD投资强度常年保持在10%-15%。
在与国际巨头竞争的过程中,国内信息通信企业也逐渐适应了这种商业模式。例如,华为2012年的科研投入为301亿元,强度为13.7%,而其2021年的RD投入增至1427亿元,强度为22.4%;中兴通讯2012年在RD投资88.29亿元,强度10.5%,2021年投资188.0亿元,强度16.4%。RD的整体投资远远高于传统企业和一般制造企业,这为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些企业也受益于创新,不断扩大业务规模,巩固行业地位。
经验:普惠共享,基础设施先行,全面覆盖
全面普遍推进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信息通信业发展的重要经验。
首先,全面和包容性的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了统一的国内市场,为信息通信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提供了宝贵的空间。我国信息通信产业发展起步较晚,早期技术水平与国际巨头差距较大,面临较强的行业门槛和专利壁垒,具有明显的赢者通吃特征。如果没有市场支撑,国内企业无法从生产中获利,在技术追赶的过程中也会失血,最终难以为继。中国信息通信企业的成功与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创造的市场需求密切相关。
其次,全面普惠的基础设施建设,打通了信息通信行业资金流的循环,为行业生态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信息生产环节多,分工细。如果没有资金注入和资本流动,企业会缺乏创业创新热情,产业只会面临低端锁定。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有效促进资金流动,释放上下游产能。
第三,全面普惠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有利于各种需求的汇聚,促使企业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进行技术迭代,灵活推进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而不是固步自封、因循守旧。正因如此,中国手机品牌不仅能在本土市场稳步立足,还能通过出色的性价比和本土化响应打开世界市场,在印度占据超过60%的手机市场份额,在非洲占据超过50%的份额。
所有的成就都是过去;面向未来,我们仍需奋进。展望2035年,中国信息通信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包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内在压力,以及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外部变化。“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信息通信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支撑的本质没有改变,只有通过变革的磨炼,我国信息通信产业才能真正实现由大变强,成为我国经济现代化的锚。在这个过程中,过去的经验会给我们勇气和智慧去面对未来。愿岁月静好,愿民族复兴。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