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政策多维发力吸收外资量质双提升可期

栏目:产业   作者:文辉   发布时间:2022-09-08 07:10   阅读量:11963   
政策多维发力吸收外资量质双提升可期

9月6日,位于湛江东岛的巴斯夫一体化基地首台机组正式投产。这是德国企业在中国投资的最大单个项目,也是巴斯夫迄今为止最大的海外投资项目,总投资达100亿欧元。

专家表示,长期向好的经济基本面、超大规模的市场吸引力和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是外资持续深耕中国市场的主要原因。近期,新一轮稳定外资政策的信号已经释放,将全面推进外资项目落地,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制造业吸引,发挥开放平台吸引外资的引领作用。预计中国对外投资将保持良好态势。

重大对外投资项目带动作用明显。

从华晨宝马生产基地大型升级项目正式开建,到斯凯中国物流中心一期仓库顺利开建、二期奠基仪式,再到中沙古雷乙烯项目技术许可、工艺包设计协议通过“云签”成功签约……近期,一批重大外资项目加速落地。

“中国经济的强劲韧性和活跃的市场需求坚定了集团扩大在中国投资的决心。我们将继续加大创新力度,积极参与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宝马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表示。

不难发现,在外商对华投资持续增加的背后,中国拥有超大规模的市场和长期稳健的经济基本面等长期综合优势。正如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舒玉亭所说,中国完整的产业体系、超大的市场、稳定的社会形势和长期良好的经济基本面,为外资企业在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一批重大外资项目加快建设,牵引和带动作用十分明显。据商务部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合同外资一亿美元以上大项目实际投资额同比增长30.2%,占我国吸收外资总额的53.2%。

为充分发挥外资项目的引领作用,已成为下一阶段稳定外资的重点之一。商务部部长助理李飞日前透露,商务部将发挥外贸外资协调机制重点外资项目专班作用,会同各地区、各部门全面安排重点外资项目,选择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投资的先进制造业领域大型外资项目,加强“全生命周期”服务和全方位保障,及时协调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推动项目早日落地、建设和运营。

促进制造业投资

随着外商投资项目的加快,我国对外投资保持稳定增长,对外投资质量明显提高。商务部数据显示,1-7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7983.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3%。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32.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33.0%,高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31.8%。

促进制造业投资,提高吸引外资质量,成为下一步稳定外资政策的重要内容。近日,商务部已明确表示,将抓紧推出新一批稳定外资的政策,如促进制造业投资、设立外国RD中心等;抓紧出台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进一步扩大鼓励外商投资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等领域。

“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将尽快出台,这将有助于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等领域以及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促进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设立高科技RD中心。”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梁明说。

优化营商环境也是促进制造业投资的重要内容。李飞介绍,商务部将以制造业为重点,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优化外商投资促进和服务,积极引导外商投资方向,促进外商投资更好发展。

扎根中国10多年、投资浙江义乌的马来西亚企业家郭继孚对中国营商环境的变化有切身体会:“从证照办理到商务咨询,从运输物流到供水用电,只要外资企业有需要,政府部门和服务机构都会主动对接,快速反应,及时解决问题,为企业稳定经营提供保障。”

波士顿咨询公司中国区执行合伙人吴春表示,中国经济重心已转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营商环境更加与国际接轨,有利于外资企业在华发展。

发挥开放平台在招商引资中的引领作用。

“近年来,自由贸易试验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验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等开放平台对外资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说。

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21个自贸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1198.5亿元,同比增长16.8%,以不足千分之四的面积吸引外资近16.6%。

为进一步发挥开放平台在招商引资中的引领作用,商务部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出台多项激励措施,鼓励这些优秀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更好地发展开放型经济;推动建立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验区,出台更多改革创新试点措施。

一系列政策措施为稳定外资创造了条件。“我们有理由相信,下半年,中国吸收外资仍将保持增长态势,并将为外资带来更多发展机遇,成为全球跨国投资的稳定器。”国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礼说。

"吸收外资有望保持积极态势,实现稳定增长."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中国对外开放不断加强,开放领域逐步增加,产业链供应链稳步恢复,鼓励外商投资领域扩大,将为外资企业在华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从全年来看,专家预测,吸引外资有望实现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最新内容

ad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