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8月,权益市场的震荡态势依然没有太大变化,随着银行存款利率逐渐下行,如何利用资产配置降低风险,抵御通胀,成为投资者更关注的方向。此时此刻,相对稳健的固收类产品脱颖而出,成为更具投资性价比的选择之一。
据悉,中银基金固收新作——中银鑫盛一年持有期债券基金于8月16日正式发售,力争为投资者跨越波动,稳健增值。
债券基金,资产配置利器
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之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里·马科维茨曾说过:“资产配置多元化,是投资的唯一免费午餐”。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发现,单一权益资产无法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适当配置波动较小、收益相对稳健的债券资产,能有效缓解投资波动,降低风险。
作为流动性较高的投资工具,相比股票基金,债券基金拥有较低风险和长期较为稳健的收益,是资产配置中的重要一环。
据悉,此次中银基金发行的新基“中银鑫盛”为债券型基金,以纯债打底,辅助可转债,力求长期净值稳健增长,为投资者提供资产配置新选择。基金合同显示,该基金债券资产的投资比例不低于基金资产的 80%,投资于可转换债券和可交换债券的比例不超过基金资产的 20%,并且不直接从二级市场买入股票等权益类资产。
当前宏观经济从需求释放转向动能持续修复,债市偏安全,对于风险承受能力相对偏低的投资者,可以考虑稳健型含权类基金。
中银鑫盛,追求“长”和“稳”
万仞高山,始足于稳。作为一只债券基金,中银鑫盛将客户持基体验放在首位,严格把控回撤幅度,在控制风险和保持资产流动性的前提下,稳扎稳打,厚积薄发,追求基金资产的长期稳健收益。
在投资思路上,该基金对于作为底仓的纯债部分将进行精细化管理,更注重稳健性的收益,将充分利用杠杆策略,维持合适的杠杆,以获取更高的票息收入和套息收入;同时不过于追求信用下沉,坚持做好信用风险控制。在捕捉弹性的部分,则将力争在积累了足够多的纯债安全垫之后,才会增配可转债来增厚收益。
优秀的固收产品,离不开背后的掌舵人。资料显示,中银鑫盛拟由百亿基金经理、易芳菲管理,她有15年证券从业经验,7年公募基金管理年限,具备丰富的固收产品管理经验。截至2023年上半年,易芳菲在管产品有7只,合计规模近300亿元。
业绩说明:中银福建国有企业债6个月定期开放债券A于2019年6月25日成立,易芳菲于成立以来执掌本基金,基金回报/业绩基准回报分别为:自成立日至2019年12月31日2.09%/2.83%,2020年度4.74%/2.98%,2021年度4.97%/5.09%,2022年度1.99%/3.31%,2023年上半年2.80%/2.64%。中银福建国有企业债6个月定期开放债券C于2019年6月25日成立,基金回报/业绩基准回报分别为:自成立日至2019年12月31日1.90%/2.83%,2020年度4.37%/2.98%,2021年度4.59%/5.09%,2022年度1.63%/3.31%,2023年上半年2.62%/2.64%。
易芳菲现任管理同类产品有:中银丰润定期开放发起式债券基金、中银弘享、中银丰进定期开放、中银淳享一年定开。
中银丰润定期开放发起式债券基金于2018年3月16日由中银丰润定期开放债券型基金转型而来,易芳菲于转型之日起执掌本基金,基金回报/业绩基准回报分别为:合同生效日至2018年底7.13%/4.04%,2019年度4.57%/1.31%,2020年度3.05%/-0.06%,2021年度4.56%/2.10%,2022年度2.43%/0.51%,2023年上半年1.79%/1.22%。
中银弘享债券于2018年11月29日成立,易芳菲于成立以来执掌本基金,基金回报/业绩基准回报分别为:成立至2019年底3.79%/5.52%,2020年度3.55%/2.98%,2021年度3.98%/5.09%,2022年度2.19%/3.31%,2023年上半年1.86%/2.64%。
中银丰进定期开放于2017年11月27日成立,易芳菲于2023年4月19日起执掌本基金,基金回报/业绩基准回报分别为:成立至2018年底11.77%/4.84%,2019年度3.76%/1.31%,2020年度1.84%/-0.06%,2021年度2.85%/2.10%,2022年度2.59%/0.51%,2023年上半年1.44%/1.22%。
中银淳享一年定开于2022年12月29日成立,易芳菲于2023年1月13日起执掌本基金,基金回报/业绩基准回报分别为:成立至2023年上半年2.30%/1.36%。
数据来自基金定期报告。同类指“债券型-主动债券开放型-纯债债券型”,海通证券。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依照恪尽职守、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在少数极端市场情况下,基金投资存在损失全部本金的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请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前,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文件,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并按照销售机构的要求完成风险承受能力与产品风险之间的匹配检验。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