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湖北襄阳复烤厂人才建设助推创新高质量发展

栏目:热点   作者:柳暮雪   发布时间:2024-12-09 02:44   阅读量:5884   

近年来,湖北襄阳复烤厂将人才建设与创新发展深度融合,通过人才引、培训育、竞赛练、师带徒、路径通等方式,打开门、拓宽路、撑好伞,打造了一支有干劲、有闯劲、有拼劲、有钻劲、有韧劲的人才梯队,让襄阳复烤插上创新的翅膀,播种明天的希望。

“创新是一种不满足的精神”

品评吸是确保每一批烟叶质量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必要环节,而烟丝的制作是关键。

“以前,我们都是用大铁锅手工炒制烟丝,不仅烫手,水分控制也不稳定,有一次我们还炒糊了。”

“我誓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让我们的制丝工总围着锅边转。”“品质先行”QC小组组长张文,看在眼里,想在心里。

小组在张文的带领下,反复实验,持续论证,利用在悬浮状态下定温、定水分烘烤,最终成功研发了集“加热+风送+含水率检测”于一体的自制烘丝机。这台烘丝机研发项目也荣获了2016年烟草行业QC发布三等奖。

获奖后的张文团队并未满足。

随后几年,“品质先行”QC小组首创研发连续流动分析仪,实现了烟碱等化学成份精准检测;创新研发“小坦克”探测仪,解决了狭小空间和有害空间的实时检测难题;改进研发在线检测近红外设备仪,让光谱测量仪自动供电、可驾驶、可升降,不仅让设备“长了腿”,还提升了便捷性和可操作性。

这些发明也让“品质先行”QC小组连续4年获得烟草行业QC发布奖励。

“品质先行”QC小组的创新脚步仍未停歇。入冬的襄阳,张文正马不停蹄的带领团队,围绕实现原烟物理特性无损检测夜以继日、锐意攻坚。

“我想通过改变曾经的自己,来优化我们设备、流程和生产体系。”张文介绍说,为了技术创新,他自学了化学、红外、机电、图像识别等相关知识,“每年除夕,我都会回想这一年中的自己,是否成为了更好的自己,是否在创新上有新的突破。”

“这台机器他搞定了”

在打叶复烤前,去除原烟中的杂物是重要一环,为此,襄阳复烤厂采购了复烤行业首台重力风送式光电除杂设备,但随着设备的老化,杂物剔除效率大不如前,严重影响了打叶生产的质量控制。

“要不我们试试。”设备科陶晗说。

正在大家为找到“病因”而高兴时,陶晗却心思凝重。

那可是1900多颗照明LED灯珠啊,而且不同于日常修复技术,灯珠采用背板式焊接工艺,难度较大,且受制于设备厂家的技术保护,困难重重。

为了能顺利啃下这块硬骨头,陶晗带领团队不断寻找多种型号集成电路元件,半个多月里,累计更换灯珠1324颗,修复照明模块7组,电源模块1组,光源亮度、色温均有了大幅度提升,色温指标更是由修复前的4000k提升至6000k,同时对设备管网、光学通道、冷却系统、气密元件及控制元件进行检查修复,杂物剔除效果显著提升。

“我觉得我师傅就是精益求精到吹毛求疵的人。”跟随陶晗两年的徒弟云晨介绍说,他每天必做的事情就是提醒师傅吃饭,师傅他对着机器,干着干着就忘记了时间。

“厂里每台机器每个螺丝,我都摸过无数遍,我觉得它们对我也有了感情。”工厂的灯光很亮,陶晗看着生产车间欣慰地说。

“爱迪生的第一个小板凳”

2023年5月新入职员工张晓,清瘦温和,但却在入职后的第6个月干了一件大事儿。

“我轮岗到车间打包段的时候,发现这里需要两名工人,核对4个标签,不仅效率较低,还时而会出现标签不一致的现象。”张晓说。

张晓利用自己在学校所学知识,通过查文献、请教导师,自己画电路图、选电子元件、焊接电路板、安装识别机……

他失败了又重来,重来了又重来,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终于捣鼓出了嵌入式成品片烟标签信息监测系统一体机,将之前20秒识别时间压缩到5秒,且无需人工操作。

“参加工作第一年他就给了我们如此的惊喜,我们还有这样的‘大牛’。”襄阳复烤厂一名老技术员指着这台张晓拼装的机器高兴地说。

“只要有想法,你就去干。”这是张晓成长导师常城常给他说的一句话。

近年来,襄阳复烤厂给每一位新进员工都配备了业务导师、思想导师、成长导师,极力让每一个创意都有实现的可能。

在另一个车间,同为新进大学生的易可兴变化也不小。

“作为一名女孩,我喜欢上班穿得美美的,但我看到我的业务导师,穿着工装在尘风漫天的选叶车间里是那么的阳光,让我也爱上了这身牛仔工装了。”易可兴说。

就在前不久,她撰写的《打叶复烤挑选现场光照条件调研报告》被行业标准YC/T146征求意见稿采纳。

“我们珍爱每一位人才、珍惜每一个灵感、鼓励每一次创造,因为人才是我们企业发展的基石,创新是我们企业发展的生命。”襄阳复烤厂党委书记、厂长周崇健说。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最新内容

ad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