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新一轮稳增长政策接续发力经济复苏基础更加牢靠

栏目:财经   作者:谷小金   发布时间:2022-10-26 14:40   阅读量:18298   

继5月底出台一揽子稳定经济的政策措施后,为进一步巩固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新一轮稳增长措施继续发力。

新一轮稳增长政策接续发力经济复苏基础更加牢靠

8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在实施稳定经济的一揽子政策的同时,要落实19项连续政策,形成合力,促进经济企稳向好,保持运行在合理区间,力争取得最佳效果。

新的19项连续政策涵盖了许多方面,如刺激有效投资,降低企业的制度成本,合理支持住房需求分析人士表示,经过政策的空中加油,下一阶段经济复苏和发展的基础有望稳固,经济增速也有望企稳回升

多措并举刺激有效投资

当前,国民经济继续恢复6月份的发展态势,但略有波动,回升基础并不牢固会议提出,要抓住当前的紧要关头,及时果断决策,保持合理的政策规模,用好工具箱里可用的工具,夯实经济复苏发展的基础,既不能大水漫灌,也不能透支未来

分析人士表示,本次会议提出的延续政策,重点是通过促进有效投资来刺激宏观经济总需求。

比如,会议提出在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经落地的基础上,再增加3000亿元以上的额度政策性金融工具由6月2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提出,用于补充包括新增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但不超过总资本金的50%,或用于专项债务项目的资本金搭桥目前,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已成立专门的基础设施基金公司,并开始支持项目运作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文彬表示,新增3000亿元额度后,总规模6000亿元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将能够撬动3万亿元的资金规模,从而进一步支持基建投资发挥支撑作用。

此外,会议提出依法妥善使用5000亿元以上专项债券地方余额限额,10月底前完成发行根据国务院早前出台的一揽子稳定经济政策措施的要求,今年发行的3.45万亿元专项债券基本在6月底前发行完毕,我们争取在8月底前基本用上此外,截至2022年上半年,仍有约1.55万亿元的往年剩余专项债务未使用这部分历史盈余为下半年专项债券的延续提供了空间

这次之所以没有全部使用,既有政策留存,债务风险防范的考虑,也有注重实效,避免‘萝卜快了洗不了泥’的考虑文彬说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庆表示,预计本次会议发行的5000多亿元专项债券也将投向基建因此,下半年基建投资加速至两位数以上已无悬念王庆表示,我们判断全年基建投资同比增速有望达到10%左右,将明显高于去年0.4%的增速,拉动今年GDP增速1个百分点左右,从而在此轮稳增长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和投资

5月份稳定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出台了稳定和扩大民间投资,进一步释放支持民营企业信号等措施但从最近几个月的情况来看,民间投资并没有明显加快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6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5%,比1—5月增速慢0.6个百分点,1—7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7%,增速继续放缓

需要进一步的支持来稳定预期和巩固信心文彬说

为继续支持民营经济,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出台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和投资,促进平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缓收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一个季度方便商务人员出入境等措施

王庆表示,这些措施主要是为了提振市场投资和消费的信心,降低市场主体的制度成本,进而有效发挥宏观政策的拉动作用,减少挤出效应,最大限度地调动全社会经济资源稳定增长。

地方楼市信贷政策可能迎来新一轮宽松

对于房地产领域,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允许地方一城一策,灵活运用信贷等政策,合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文彬表示,一城一策赋予地方政府更大的调控自主权,同时地方政府承担调控责任预计在此指导下,除部分重点城市外,其他城市限购限贷政策将继续放松,居民购房成本将明显下降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陈晓表示,过去地方政府对楼市的松绑政策主要集中在放松限购限售,购房补贴,放宽落户等方面最多只是用信贷手段来调整公积金贷款额度总的来说,地方信贷工具的使用仍然很少,而且有一定的限制性

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的这一部署,给了地方政府更大的发挥空间,可以更好地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陈晓表示,预计首付比例,房贷利率下调,贷款额度调整的适用范围会更广,对购房者和整个房地产市场都是一大利好

楼市传统旺季——金九银十即将到来当前政策释放的一系列积极信号将有助于市场预期的改善伴随着政策的不断优化,7—8月楼市活跃度有望提升,预计热点城市市场将逐步企稳回升中国指数研究院指数事业部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说

文彬表示,和5月底的经济稳定一揽子政策一样,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后,预计各部门会很快出台细则,各地也会出台配套政策经过政策的‘空中加油’,下一阶段经济复苏发展的基础有望稳固,经济增速也有望企稳回升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最新内容

ad

热点内容